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4月6日讯7岁男孩清明假期外出踏青游玩,回家之后不停流鼻涕,家长误以为是感冒,到医院一查,竟是过敏性鼻炎惹祸。
4月9日是全国爱鼻日。长江日报医院耳鼻喉科了解到,近期过敏性鼻炎患者猛增,特别是儿童过敏性鼻炎患者占到六七成,很容易与感冒混淆,也有一些患儿没有典型的鼻炎症状,发病隐匿,需引起家长警惕。
7岁男孩踏春归来突发哮喘
清明假期,7岁的瑞瑞(化名)和父母一起外出踏青郊游。可回家后,他就开始打喷嚏、流鼻涕,家长一开始还以为是感冒,买了点药给他吃,可症状反而加重,还出现了胸闷、喘气。昨日一早,瑞瑞的父母带医院耳鼻喉科就诊。耳鼻喉科医生详细检查后,发现瑞瑞是典型的过敏性鼻炎,并发过敏性哮喘,需要接受系统、规范的抗过敏治疗。
“春季是过敏性鼻炎的高发期,每年清明前后都会出现就诊的小高峰,特别是儿童占到了六七成,主要与清明踏青扫墓接触花粉和粉尘有关。”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郭蓓介绍,最近还接诊了一名8岁的女孩。家长怕孩子晚上睡觉热,就从柜子里拿了一床薄被子给她盖,之后女孩就开始不停流鼻涕、咳嗽,起初也以为是孩子着凉感冒了,医院一查,竟是被子未晒引起的过敏性鼻炎。
郭蓓介绍,由于过敏性鼻炎与感冒症状相似,很容易被当成感冒来治,有些患儿因鼻炎长期被忽视,诱发或加重鼻窦炎及哮喘等疾病,因此家长要学会区分过敏性鼻炎与感冒。感冒的打喷嚏、流鼻涕和鼻塞等鼻部症状往往是持续性的,会连续几天,感冒时全身症状较重;而过敏性鼻炎是反复阵发性鼻痒、打喷嚏、流清鼻涕等,一天中发作数次,在接触过敏原后更为明显,有的还伴随有眼痒、咳嗽、鼻出血等。如果持续一周以上鼻塞流涕,经常擦拭鼻子,医院做个过敏原检查。
女童不流鼻涕不打喷嚏,却查出过敏性鼻炎
11岁的小佳近来上课时总会出现干咳。母亲以为是气温变化让小佳受了凉,就让她吃了几天的感冒药和消炎药。但小佳咳嗽的情况却一直不见好转。母亲带她到家附近的卫生服务中心做检查,刚开始医生怀疑是肺炎,但CT等检查结果却显示,小佳没有肺部感染的迹象。医院的耳鼻喉科去看看。
耳鼻喉科医生在为患者进行鼻部检查。
3月下旬,小佳咳嗽已2周,还伴随出现了肋间疼痛,母亲带她到医院后湖院区耳鼻喉科就诊。接诊的向芳医生为小佳查体发现双侧中鼻甲及鼻中隔后半部分黏膜苍白,水肿,但她却没有任何鼻部的症状,经过一氧化碳试验,初步显示过敏性疾病鼻炎阳性。
向芳介绍,儿童过敏性鼻炎还有很多不典型症状。比如眼睛痒、黑眼圈、咳嗽清嗓子、打呼噜、经常腹痛等等,这些都可能是因为过敏性疾病。随后,医生为小佳进行了抗过敏、鼻腔冲洗及鼻用糖皮质激素治疗。4月2日,小佳咳嗽状况稳定后,医生对她进行了皮肤点刺及血清学过敏原检查,显示粉尘螨和屋尘螨重度阳性表现,明确了其过敏性鼻炎的诊断。
预防过敏性鼻炎,从日常生活开始
4月9日是全国爱鼻日,今年的主题是“关爱儿童鼻腔 守护气道健康”。耳鼻喉科主任医师陈伟介绍,目前,过敏性鼻炎的患者越来越多,来看门诊的患者中,儿童占了大多数,而且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症状表现还不一样,很多都是不典型的症状,还有一些完全没有鼻子的症状,所以很容易被忽视。贻误诊断治疗后,引发了更严重的并发症。
“过敏性鼻炎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还可能出现一些如哮喘、鼻窦炎、鼻息肉、结膜炎、咽鼓管功能障碍、中耳炎等并发症。同时,过敏性鼻炎还与慢阻肺、胃食管反流、支气管扩张和睡眠暂停综合征等其他呼吸系统疾病关联,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长江日报记者祁燕 通讯员刘姗姗 简杰)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