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征集活动初见成效
从今年7月份开始,中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工作人员深入全市各有关镇区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征集工作,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实物征集工作顺利进行并初见成效。
中山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境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蕴藏丰富,经过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近三年来的普查所得,查得全市共有近200个非遗线索项目,其中,有17个非遗项目已被国家和省市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进行重点传承和保护。
综观中山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几乎全都是散落在农村。这些诞生于民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直依靠当地的百姓以松散的形式口传心授,一些很有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传承人的去世,或是年轻一代缺乏继承的热情而渐渐消亡。而一些承载着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的实物也全部散落于民间,如果没有有效的措施加以保护,这些实物很快就会在现代化建设中遭到淹没而消失。经过上级有关部门的初步决定和邀请省专家进行了相关论证,中山市将在适当的场所建立中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对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进行收藏、展示,并加以适当的场景布置、现场表演等,让广大市民及海内外游客深入了解中山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从而提高全社会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推动中山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从7月中旬开始,非遗保护中心工作人员深入到了沙溪镇、*圃镇、南头镇、三角镇、古镇镇、南朗镇、三乡镇、大涌镇、坦洲镇、东凤镇、东区、西区、火炬区、五桂山区等有关镇区的各个村落,以及沙溪凉茶、咀香园杏仁饼等“中华老字号”企业,征集各种承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物。征集工作得到了中山市各部门、各镇区群众的大力支持,纷纷协助保护中心挖掘整理尘封多年的各种非遗实物和提供线索。经过两个月的征集,中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征集了100多件具有珍贵历史文化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比如古镇六坊村逾百年的旧龙头、南朗崖口村民国时期的飘色大罗伞、上百年历史的剌绣头牌,*圃镇横档村一百多年历史的麒麟头、麒麟被,沙溪镇申明亭村大半世纪前的鹤舞道具,西区长洲明代醉龙、*圃飘色上百年历史的艺术色梗,三角镇的古旧麒麟头和“麒麟引凤”旧道具,南头灯酒习俗中精致的旧祈福布绣、门楣剌绣,起湾金龙的旧龙头及十二生肖伴舞道具,以及一批古旧的旗幡、头牌、锣鼓钹伴奏道具,三乡村民做濑粉的旧漏斗、咀香园饼家的旧饼模、沙溪凉茶的旧厘称等一大批实物,均由热心的中山市民向中山市非遗保护中心提供。
目前,中山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征集工作还在继续进行中。该市非遗保护中心热切期望更多热心的中山市民提供非遗实物或提供征集线索,为守护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