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的世界,高人很多,不少背负着大使命的人投生到人间,不要小看每一个人,也许迎面而来的就是哪位大神。
高人不一定都住在深山里,隐身在哪处世外桃园的修行人,他们大多入世修炼,默默地行道,尽己所能行天命。
也许他们做的工作,在社会上身处的位置,在家中扮演的角色很不起眼,但是他们灵*的深处有一股动力在驱使着他们做某件事情,在他们的内心中对自己所做之事也表现得异常坚定。
也许他们会身处高职、要职、高位等,但他们会为这个世界这个社会往更好的方向发展表现得殚精竭虑,奉献着自己的所能与才智。
也许他们根本就是一个默默无名的行者、路人,但他们会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去造福苍生,利益人天……
和谐是民众一直都在孜孜以求的。在和谐的社会里,不仅人人心情愉快、处处温暖融洽,而且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也会大大提高,社会秩序稳定而协调。在中国各个朝代几千年的历史交替中,和谐不仅是先人们为人处世、治理国家的一种方法,更是一种绵延几千年的*治理想。和谐也是中华民族的人文主题,天时地利人和、家和万事兴……都体现了自古以来中国老百姓的共同梦想。安宁、稳定的和谐环境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基础,也是人类活动和生活的必要条件。离开和谐,社会无从发展,个人也得不到幸福。
现在中国的发展处在一个*金期,但也是矛盾突显期。要持续稳定发展,就必须善于化解矛盾,构建和谐环境。发展是硬道理,和谐则是硬道理后面的硬道理。构建和谐社会作为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最广泛的社会动员,需要人心向善,人心思和,广纳群言,广谋良策,多方发动,多种努力。其中值得去做的一件大事,就是从我国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中,发掘“和"的文化内涵,古为今用。儒、道、释是中国文化的三个支柱,它们都倡导和谐,然而各自和谐的内涵是不同的。儒家重视的是社会秩序,主张和而不同,以倡导“非寡"、“非乱"、“非同"为前提,追求以“多元和谐"为目标的理想和谐境界。佛教重视的是宗教与社会的关系,强调奉行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的“六和敬"规则。而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